四月天,南方春光明媚、华中华北春风和煦,关于“春”你有太多的故事。而我们在路上,来到了青海湟中,那里还在下雪。春寒里没有肃杀,因为遇见一双双爱笑的眼睛,是喜悦的、温暖的、是充满期待的,是想要告诉你一些事...

山里还在下雪
来到一所学校走进班级里,问孩子们,绿色的书柜里的书有看过吗?
“看过这本。”女孩子用郑渊洁的书害羞地挡住自己,只露出一双爱笑的眼睛。

“同学们注意安全,排好队!”
来到另一所学校,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时候,孩子们一拥而上过去拿自己看过的书...他们七嘴八舌的说,“我喜欢这本”、“这本我看完啦!”、“我先看...”

学习之余,有的孩子到操场上玩耍,有的孩子在座位上专注地看书。一段丁丁冒险的故事吸引了这个女孩子。

一个习惯或爱好的养成,离不开日常的引导。老师说,以前没有书的时候,会给孩子们读书,现在有了书,图书柜保持开放,定期也会组织全班的阅读,让他们挖掘一本又一本里的故事,每个孩子的偏好都不一样。
在很多学校里,很多班级里,都是这样的景象。同学们利用课间、阅读课、午休时间可以随时借阅图书。

阅读,是一个人的成长、也是一群人的成长。孩子们看到有趣的内容,总会招呼自己的小伙伴过来一起来看。在阅读中,拉近了彼此的距离,陪伴让他们,特别是留守儿童们,多了一丝丝温暖。

阿狸和小小云云是小伙伴,而孩子们也陪伴着彼此
这个字读什么呢?慈弘图书角的图书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,结合他们的识字程度、爱好,推荐他们阅读。小学一、二年级的图书是绘本和带拼音的书籍,生动活泼的的图画吸引他们,点指读读又一个新字,他们认识了。

我是未来科学家!拿着自己喜欢的科普读物的孩子,从新月般的眼睛看得出来,他很开心。慈弘图书不光是绘本、文学性的书籍,还有许多贴近时代发展脉络的科普读物。也许书里的很多事物是他们暂时没有实际接触到的、体验过的,但是也许有一个朦胧的印象,能够一直促使他们去追索。告诉他们,可以问老师,问志愿者们,带着疑问读书,也是我们对孩子的期待。

孩子们举起自己自己喜欢的书和志愿者告别。一双双爱笑的眼睛,不论是谁看到,都会感觉暖暖的。

北京慈弘慈善基金的项目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,多年来一直坚持实地调研和项目验收,收集第一手的信息,及时对书目进行调整,让孩子们能读到自己最想看到的图书;我们也会发现各种问题,督促老师们保持书柜常常打开,通过各种阅读陪伴,希望爱笑的孩子们能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。
这一次,在青海省湟中县群加乡、西堡镇、田家寨镇、鲁沙尔镇、大才乡、甘河滩镇共6个乡镇36所学校设立了283个慈弘图书角,书籍42450册,受益学生10993名,其中大部分是小学生。
感谢,感恩腾讯网友的爱心捐赠!
在路上的所有片段,都是因为笑容吸引了我们,有孩子和我们在一起...